【新華網】救護車避讓”深陷困境:僅僅是素質問題?
? ? 新華網廣州7月20日電(記者周強)涂海天的離去給其家人帶來的傷痛難以平復,。因為一輛貨車違規(guī)掉頭,擋在了救護車前發(fā)生車禍,,身為救護員的他死在去接急救病人的路上,。
? ? 一起生命的意外悲劇,背后卻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尷尬:出于對生命的尊重,,救護車被賦予的優(yōu)先通行權屢屢深陷困境,。在不少城市,不避讓救護車反倒成了司空見慣的“常態(tài)”,。由此衍生出“孕婦車上分娩”“病患堵路耽誤搶救時間”等一幕幕圖景,。
? ??“生命至上”,保障救護車的優(yōu)先通行權究竟有多難,?避讓急救車僅僅是素質問題,,還是隱藏著管理問題?在救護車避讓上的“守法困境”又該如何破解,?
? ? 難以“救急”的救護
? ? 近日,,惠州市惠陽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一輛120救護車在前往廣州接病人的途中,行至惠南大道永湖路段時與一輛大卡車發(fā)生碰撞,,車禍導致救護車上1死3傷,,其中年僅21歲的涂海天因搶救無效死亡,。
? ? 在事發(fā)現場,惠陽交警大隊副中隊長周俊成告訴記者,,此次事故初步認定是由于貨車司機違規(guī)掉頭,,擋在了救護車前面,救護車來不及剎車,,車頭撞上了泥頭車的車尾,,“這起案例告誡我們,社會車輛在遇到救護車時,,應主動避讓,,給生命救援讓出一條通道?!?/span>
? ? 實際上,,因社會車輛不避讓救護車而引發(fā)的悲劇并不少見。去年10月,,濟南一輛急救車在將3歲女童雯雯送往醫(yī)院途中,,由于少有車輛避讓,女童最終因延誤治療身亡,。
? ? “我們親眼看見不少孕婦在救護車上分娩,、救護車還沒趕到患者就去世的情景?!睆V州一三甲醫(yī)院急診科護士長說,,“醫(yī)院每月都有50-60次‘出空車’的記錄,因為患者等不來救護車就自行打車去醫(yī)院,?!?/span>
? ? 惡意阻礙救護車行駛行為也同樣存在。深圳市交警支隊給記者展示的一段監(jiān)控視頻顯示,,盡管救護車閃燈鳴笛,,但前面的小轎車不僅沒有主動避讓,反而趁機“搗亂”,,救護車變道,,它也跟著變道,始終擋在救護車前面,。
? ? 40多歲的急救車司機李惠靈告訴記者,,“開了13年急救車,也沒覺得自己有什么‘特權’,,相反有時候覺得還挺弱勢,,要是遇到剮蹭,我們可能還要盡快給錢息事寧人。在遇到前面車輛不讓道,,我們也只能干等,。”
? ? 惠陽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急診科主任邱朝霞說:“特別是看到距離目的地只有幾百米時,,醫(yī)務人員都非常痛心,。在一些高速公路上遇到車禍,應急通道被堵塞,,醫(yī)務人員只能扛著擔架床,、挎著急救箱徒步去施救?!?/span>
? ? 除了“素質”,,還該有“管理”上的反思
? ?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53條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,正在執(zhí)行緊急任務的救護車不受行駛路線,、行駛方向、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,,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,。
? ? 不少基層交警和醫(yī)務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,一方面是我國正加速進入汽車社會,,“車多路少”的矛盾加劇了交通擁堵,,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司機素質不高,缺乏公共責任教育,,不具備避讓急救車的意識,。
? ? 惠陽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副主任李斌表示,對不避讓救護車行為進行查處面臨執(zhí)法難,。“處罰要具備兩大條件,,一是主觀故意,,二是要現場取證。如果不是惡意阻攔,,主觀故意很難界定,。其次,救護車執(zhí)行緊急任務,,即使遇到不避讓車輛,,也沒時間等交警過來處理?!?/span>
? ? 問題僅限于此嗎,?記者采訪了解到,在避讓救護車問題上,因交通安全管理不暢導致的“守法困境”已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因素,。不少私家車司機表示,,雖然因避讓救護車引發(fā)的違法行為可以免于處罰,然而去申請撤銷違法記錄的程序卻十分麻煩,。
? ? “撤銷違法記錄不在于時間的長短,,而在于取證程序的繁瑣。首先需要從交警部門調取監(jiān)控視頻獲取避讓的時間和地點,,其次需要向急救中心問詢該急救車是否在執(zhí)行緊急任務,,最后還要找到急救車的車牌號碼,找到開車的司機,?!鄙钲谑薪痪种笓]科科長夏旭坤說,“那么,,問題來了,。急救部門沒有為公民個人證明的義務,司機可能時間久了也忘記了,,結果對守法避讓的司機來說,,成本實在太高了?!?/span>
? ? 為了破解“守法困境”,,去年7月,深圳率先在全國推出“無憂避讓系統(tǒng)”,,給救護車安裝了電子眼,。該電子眼成本在1至2萬元間,自帶3G網絡,,可將現場實錄即時傳入交警視頻監(jiān)控中心,。
? ? 樹立“規(guī)則意識”,要做的“實事”有很多
? ?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急診科學科帶頭人廖曉星表示,,在德國,、美國、日本等國家,,“如何在擁堵的道路下給救護車,、消防車讓道”被寫入了駕考課程,而我國駕校培訓日趨“速成化”,,大量技術不熟練的新手在遇到突發(fā)情況時往往不知該如何應對,,正是由于缺乏給救護車讓道的培訓,這也造成現實中不少司機“有心讓卻不會讓”的窘境,。
? ? “德國規(guī)定的具體讓道方法值得借鑒,,即任何車輛聽到救護車、消防車、警車等救護車的鳴笛聲都必須讓道,,左車道的車往左靠,,右車道的車往右靠,以空出一條應急道,。等救護車輛通過,,各車輛再回歸原位繼續(xù)行駛。這種避讓理念是‘協作??俊恰髯远汩_’,。”廖曉星說,。
? ?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對不避讓救護車的行為均有明文規(guī)定,,但是,如果執(zhí)法打折扣,,法規(guī)將形同虛設,。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遠貴則認為,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(guī)定的“應當讓行”太模糊,,難免遭遇執(zhí)行難,。“應當”二字到底是提倡性的建議還是義務性的規(guī)定,。如果是后者,,對于“不讓道”行為,就應該出臺具體的懲罰性措施,。
? ? 記者采訪了解到,,近年來交警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大多圍繞涉酒駕駛、禁摩限電,、涉牌涉證等展開,,而就對不避讓救護車的專項整治則鮮有涉及。夏旭坤也坦承,,在整治不避讓救護車行為方面,,交警部門更多側重于事后補救,是一種被動的工作模式,,在政府轉變職能的大背景下,交警部門也需要改變行政理念,,前移執(zhí)法窗口,,進一步提升道路管理水平。
? ?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院長黃力表示,,避讓急救車不能僅僅看成是公民素質問題,,更應該是管理問題。素質不是憑空產生的,而是需要制定可供操作的規(guī)則,,通過強化公民的規(guī)則意識,,通過提升管理水平管出來的。
原文: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2015-07/20/c_1115983096.htm